设为首页        书签收藏         联系我们

2021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

来源: 中国银保监会、金融时报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1-05-14 15:41:49 浏览次数: 718

       一、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稳健增长


       2021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29.6万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134.1万亿元,占比40.7%,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1%;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59.2万亿元,占比18.0%,资产总额同比增长9.1%。


       2021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4.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600亿元,较年初增长4.1%。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9%;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8%;再保险公司总资产5414亿元,较年初增长9.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784亿元,较年初增长3.1%。


       二、银行业和保险业持续加强金融服务


       2021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45.7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万亿元,同比增速33.9%。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6.6万亿元。


       2021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7.8%。赔款与给付支出3951亿元,同比增长30.4%。2021年一季度新增保单件数109亿件,同比下降0.4%。


       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1](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68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51.8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48.1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7万亿元[2]。


       四、商业银行利润平稳,保持较强风险抵补能力


       2021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143亿元,同比上升2.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1.28%,较上季末上升1.8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1%,较上季末上升0.1个百分点。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34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7.14%,较上季末上升2.6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8%,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3%,较上季末下降0.09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1%,较上季末下降0.1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51%,较上季末下降0.19个百分点。


       五、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3]为141.77%,较上季末下降4.7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58.46%,较上季末上升0.05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1.8%,较上季末下降0.49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77.15%,较上季末上升0.34个百分点。


       六、保险业偿付能力情况


       2020年第四季度末,纳入统计范围的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3%,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3%;100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71家保险公司被评为B类,3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3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


       [1]自2019年起,邮储银行纳入“商业银行”汇总口径。
       [2]按照监管规定,商业银行应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正常贷款中,关注类贷款指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3]流动性覆盖率为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的商业银行汇总数据。


       附:
       1.2021年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季度)
       2.2021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
       3.2021年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季度)
       4.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表(季度)
       5.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情况表(季度)
       6.2020年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表(季度)
       点击“阅读链接”查看附件内容


       扩展阅读


       根据一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发现,其中,不良贷款率较上季度末下降,同时,利润平稳,保持较强风险抵补能力。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68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51.8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48.1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7万亿元。


       针对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而不良率下降,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和去年同期及年初相比,一季度贷款增长比较快,所以不良贷款出现了“一升一降”的现象。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增速为12.6%。


       “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国内经济延续良好复苏态势,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二是与往年经验较为一致的是,年初银行信贷集中投放,资产扩张较快,相当于不良率的分母变大;三是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并未松懈。


       不良贷款余额增加的主要原因则在于:一是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期,部分外贸、服务等行业、小微企业等尚未完全摆脱疫情拖累,银行资产质量表现一定程度反映实体微观经济状况;二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在一定滞后暴露风险;三是国内不良认定标准趋严。


       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38家A股上市银行全部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从报告数据看,多数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开门红”局面,这也与银保监会公布的行业数据相吻合。


       不过,市场人士表示,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商业银行风险或未完全暴露,延后效应将逐步显现。


       今年4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指出,2020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尚未充分暴露,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时期商业银行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2021年商业银行仍将承受不良贷款规模增加、不良率上升和处置难度加大的压力。


       为帮助小微企业缓解暂时流动性紧张,去年3月有关部门出台了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并在当年先后两次延期。2020年全年,银行业累计对6.6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本应于2021年3月31日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自今年4月开始又迎来第三次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政策的延期在帮助部分企业缓解风险的同时,也将令一定量的风险暴露滞后。


       对此,肖远企也坦言,疫情给小微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仍不容忽视,有些企业可能因经营困难而造成信贷违约。当前不良贷款的反弹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要对未来不良贷款有充分的估计,提前做好准备。


       结合银保监会刚公布的数据以及上市银行一季报来看,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加强,逆周期调控也在加码。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34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7.14%,较上季末上升2.6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8%,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3%,较上季末下降0.09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1%,较上季末下降0.1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51%,较上季末下降0.19个百分点。另外,在38家上市银行中,29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增加。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仍处在较高水平,为未来银行业绩增长和风险化解都提供了充足的安全垫。


       与此同时,近年来监管部门引导机构强化风险防范,加大不良处置力度。根据银保监会数据,过去几年,我国银行业每年处置不良贷款规模达2万亿至3万亿元,累计处置规模超过12万亿元,既有效化解了银行信用风险,又为信贷增长腾出了新的空间。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周茂华认为,从利率市场化深化、金融业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国内金融业竞争加剧和监管环境变化看,商业银行需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加大风险处置力度,灵活运用资本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夯实稳健经营基础;同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新能力,推动银行服务高质量供给,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