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书签收藏         联系我们

经济金融热点汇(3.1-3.10)

来源: 本站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2-03-11 16:24:34 浏览次数: 604

重大政策

 

●3月2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入河入海排污口(以下简称排污口)是流域、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节点。为加强和规范排污口监督管理,《意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改革方向,研究设计改革政策措施,从总体要求、排查溯源、分类整治、监督管理、支撑保障五个方面明确了相关要求。

 

●3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3月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执行期限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其中提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确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3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着力开拓市场需求、加强企业权益保障、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强化企业人才支撑、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精准扶持力度等七个方面提出25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我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稳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

 

●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得到控制,宏观杠杆率下降大约8个百分点,金融体系资产扩张恢复到较低水平,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明确了新一年具体的经济增速。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等。

 

●3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在实现今年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的实际工作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特别注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具体看,一是更加注重重大决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出台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努力保持外贸发展良好势头。二是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发挥好政策集成效应,形成稳增长的政策合力;尤其是加强新出台政策的评估分析,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加快推进,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慎重出台。三是更加注重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力抓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加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文章《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总体稳定》。文章指出,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年均增长约4.8个百分点,增幅总体稳定。从国际上看,与主要经济体相比,疫情以来我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以相对较少的债务增量支持经济较快恢复增长。2021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得力、经济稳步恢复、宏观政策有效等因素共同推动宏观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为加大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

 

●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显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为增强可用财力,今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业内专家表示,人民银行上缴结存利润后,财政可用财力将明显增加,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为保市场主体、保民生提供助力。

 

●当地时间3月8日,美国白宫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禁止美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行政令,美国将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

 

市场热点

 

●3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2022年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1.6%和51.2%,持续位于扩张区间,高于上月0.1、0.5和0.2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景气水平稳中有升。

 

●3月1日,上交所正式对外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同日,绿色金融主题研讨暨《行动方案》发布会在上交所交易大厅举行,资本市场融资主体、投资机构、中介机构代表参会并发言,就绿色双碳投融资实践和绿色金融行业发展进行分享交流。

 

●3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力争在高端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设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掌握质量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突破一批检验检测新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一批智能化高端检测设备,形成一批重点产业标准及认证方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到2035年,基本建成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与安全保障相适应的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体系,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先进、运行高效的良性发展局面。

 

●3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消费,推动实施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3月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说,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142.5万个,今年有望突破200万个。要继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同时考虑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演进方向部署技术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动态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企业赴澳门发行公司债券专项扶持办法(暂行)》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一年。根据《扶持办法》,合作区对赴澳门成功发行公司债券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区内企业,最高给予500万元人民币资金扶持;合作区企业赴澳门发行的债券若为绿色债券,将另获50万元补贴,累计550万元。此外,对为境内企业赴澳门成功发行公司债券提供服务的合作区内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绿色债券第三方评审机构,按照每家每次10万元的标准予以资金扶持。这一《扶持办法》将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加速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

 

● 3月2日,深圳最新正式发布的《2022年进一步优化深圳口岸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紧紧围绕营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目标,从提升口岸通关时效、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规范口岸收费、高效便企利民4个方面提出32项具体举措。

 

●3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发文称,人民银行将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不断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推动横琴、前海等重点区域金融创新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文章称,人民银行指导大湾区银行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操作流程,推出白名单制度,优质企业不再需要事前逐笔提交单据,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就可以直接办理跨境资金结算,实现了“企业越诚信,结算越便利”。截至2021年末,已有近千家优质企业享受政策红利,2021年大湾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3.8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大湾区内第一大跨境结算币种。

 

●3月9日,广东省财政厅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知,转发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并要求结合相关意见一并执行。此次个税优惠政策受惠面和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在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直接予以免征;对澳门居民,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澳门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供读者学习、交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