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政策
●10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2022年底前,各地区要建立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企业开办、企业准营、员工录用、涉企不动产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等5项企业政务服务和新生儿出生、灵活就业、公民婚育、扶残助困、军人退役、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企业职工退休、公民身后等8项个人政务服务一次办,并结合各地实际拓展本地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2025年底前,各地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涉及的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
●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意见》明确,按照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办理频次高的原则,新增异地电子缴税、开具税收完税证明、单位社会保险费申报、临时居民身份证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和待遇申请、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结算等22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
●10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目标到“十四五”时期末,高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加健全、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岗位使用更加合理、评价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保障更加有力,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稳定增加,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发布。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海南等地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放宽外商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准入。
宏观经济
●10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2年国庆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4.2%。
●10月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显示,对企业出资给非营利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简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实际发生额在税前扣除,并可按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接收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机构基础研究资金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10月8日,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22年9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9.69亿元,其中隔夜期5.49亿元,7天期4.20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8.2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85%、3.00%、3.35%。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9月抵押补充贷款(PSL)开展情况,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10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6481亿元。数据显示,这是自2020年2月以来,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首次出现正增长,月度净新增规模也时隔多年重回千亿元以上。
●10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相当于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
●10月8日,财政部官网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显示,当季将发行24期记账式附息国债,包括7期新发券和17期续发券。当季还将发行23期记账式贴现国债,10月和11月还将各发行两期储蓄国债,品种分别为电子式和凭证式。
●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略有回升;产品销售价格感受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回落;出口订单指数平稳,国内订单指数回升;资金周转平稳,销货款回笼指数上升;盈利指数处于临界点。
●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城镇储户收入感受指数由降转升;就业预期指数有所回升;物价预期指数上升;储蓄意愿持续较强。
市场热点
●自10月1日起,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保持不变,即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不低于3.025%和3.575%。
●10月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科创板、创业板首发上市家数占全年IPO家数的75.68%,融资金额占全年IPO融资总额的60.58%,证券行业有序引导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10月5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及其以俄罗斯为首的盟友决定减产石油,促使华盛顿寻求反制措施。美国国会议员正在推动旨在瓦解该组织的法案;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投诉;甚至没收欧佩克成员在美国拥有的资产。
●10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明确要“一企一策”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10月9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有关要求,为深入引导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三部门有关业务司局在组织开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的基础上,近期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
●10月9日,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立完善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等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消纳利用。制定一批新兴技术和产业链碳减排相关技术标准,健全相关标准组织体系,实现能源领域碳达峰产业链相关环节标准全覆盖。修订一批常规能源生产转化和输送利用能效相关标准,提升标准要求和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动态
●10月3日,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在距离深圳东南250公里的陆丰油田群海域正式投产。“海基一号”平台的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开辟了深水固定式平台油气开发新模式,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0月7日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国庆黄金周深圳市共接待游客416.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74亿元;全市重点监测景区七天假期共接待93.51万人次,景区营业收入7891.57万元。
●10月8日,为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广州海关发布48条支持措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便捷流动,其中包括争取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南沙、给予科研人员通关便利等6项措施。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供读者学习、交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