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书签收藏         联系我们

经济金融热点汇(2025.3.1-2025.3.10)

来源: 本站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5-03-12 14:39:36 浏览次数: 255

重大政策


●3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修订印发《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操作规则》,完善了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操作规范内容,新增国有企业增资、国有企业实物资产转让的规范性操作流程及原则,填补了相关制度空白,促进各类资产规范交易,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3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从三方面进一步扩大试点:将AIC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支持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


●3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工作,试点适度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部分条款,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壮大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长期投资力量;加大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的股权融资支持力度。


●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今年将围绕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国家发展规划法、金融法等,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


宏观经济


●3月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制造业PMI为50.2,前值49.1;非制造业PMI为50.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综合PMI为51.1,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


●3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要求,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强化监管引领,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3月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5.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万亿元,增长13.9%。


●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2月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9.01亿元,其中隔夜期14.01亿元,7天期5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3亿元。


●3月5日,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月5日,《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公布,较往年呈现三点显著不同:财政力度更强,2025年“四本账”的财政总支出超过50万亿元;财政支出方向更侧重于惠民生、促消费;消费税改革、零基预算等财税改革将逐步推进。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表示,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月6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动力。


●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指出,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均有下行的空间。


●3月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并逐项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多渠道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3月6日,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政策举措;扩大有效益的投资,2025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优化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实施好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下放项目审核权限等措施。


●3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72亿美元,较1月末上升182亿美元,升幅为0.57%。


●3月7日,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4万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3.88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3.4%;进口2.66万亿元,同比下降7.3%。


●3月9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下降0.7%,低于1月1.2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速下滑0.7个百分点至-0.1%,;当月PPI同比下降2.2%,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3月6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存款机制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50%,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贷款利率分别从2.90%、3.15%下调至2.65%、2.9%。


●3月10日,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均下调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强调关税政策及财政收缩对其经济复苏形成长期阻力。其中,摩根士丹利将2025年美国GDP增长预期从1.9%下调至1.5%,高盛则从2.2%下调至1.7%。


市场热点


●3月1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敲定了关于人工智能(AI)的新法案。核心内容是政府依法对AI的风险进行调查,并采取为相关企业提供指导和建议等措施。


●3月2日,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着力点,持续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包括推动更多优质民营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等。


●3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深圳、宁波等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


●3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等5家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规模为600亿元。截至目前,已有8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试点,总规模1620亿元。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3月6日,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当日,年内A股市场首次官宣并购重组的项目已达百余个,其中有30个项目为“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增长172.73%。


●3月6日,商务部部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3月6日,中国有关团队正式对外发布通用型AI Agent产品Manus,并开启部分内测,这是全球首款通用Agent(自主智能体)产品,标志着AI自主智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3月7日,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日,287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均值为2.06%;逾270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净值增长率为正,占比超九成。


●3月10日,高盛最新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中国股指估值逼近合理目标,预计牛市将会放缓,并且在未来几周美国、中国政策和地缘政治议程再次活跃下,获利回吐压力显现。


●3月10日,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38.6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下降22.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零售渗透率49.5%。


粤港澳大湾区动态


●3月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正式实施一周年,截至目前,合作区创新构建的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已开立账户超过300个,办理资金划转超770亿元。


●3月1日,《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正式实施。《协议二》进一步对香港开放内地的服务业市场,如就企业的设立取消或放宽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的限制等。


●3月1日,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针对H股上市的A股公司,港交所将通过一轮提问后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上市申请的审批。


●3月2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深圳2025年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个工作方案,提出完善无忧安居体系,面向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主体制定“沙盒监管”规则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3月3日,深圳市工信局发布的《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


●3月7日,香港证监会发布的季度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末,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共954只,同比增加4.4%;这些基金所管理的资产总值为16400亿港元,同比增长22%。


●3月8日,据深圳市国资委消息,深圳国资国企将筹设规模不少于500亿元国资基金,推动基金投向覆盖种子、天使、A轮、B轮、C轮直至IPO的投资全生命周期,确保其中A轮及更早期的项目不低于40%,投向B轮、C轮项目均不低于20%。


●3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共提出了12条促进举措,其中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列为首要任务,并提出创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


●3月10日,广州市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成立产业办,专门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工作,重点方向为生命健康、智能交通、能源环保、智能制造等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行业。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供读者学习、交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